這本跟贖罪一樣,事件不是重點,事件發生後的人物心理始末才是重點。

湊佳苗你的書真是越來越黑暗了阿。

本本都是內心獨白角色,不管是第一二三人稱都只是自己跟自己的對話,連續看了幾本,我覺得我快變成心理科醫生了,好像一直在聽患者陳訴。

主要分為三個家庭,書目也是以家庭來回分段描述:

遠藤家-懼女的家庭主婦真弓、歇斯底里常發作的女兒彩花、逃避的爸爸遠藤。

高橋家-本書事件家庭。成員有爸爸高橋、太太淳子、哥哥良幸(高橋與前妻所生)、妹妹比奈子、弟弟慎司。

小島家-小島太太。(將家裡整理成二代同居,期望兒子能回來一起同住)

另外還有一些點綴人物:比奈子的同學家庭、良幸的女友、比奈子的阿姨。

「夜行觀覽車」對於人物描寫深入,由於還是人物角色內心獨白寫法居多,所以每個角色塑造上都有其極端或誇張扭曲的心理表現,簡單來說就是相當自我封閉。例如遠藤家的關係,就是建立在每個人都自我猜測與逃避,也不懂得溝通與體諒別人,這樣就出現了極大的情緒張力。只是這樣的張力描寫太久太深入,看到後面已經疲乏而且也累了。

小島太太是我覺得有點銜接不上來的人物。說銜接不上來是因為後來對於即將出事情的遠藤家,竟然能冷靜的說出問題核心與理性的話,總是覺得跟前面鋪陳的印象與作為連不起來。

而身為事件中人物的高橋父母,是本書最模糊的。這兩個人只能用其他人物的印象去推論出來。

另外不得不提一個小小角色與環境:良幸的女友,這個角色自私到令我生厭啊!本書最不喜歡的人物是她了。而事件發生後所提到的一些看好戲的反應與行為,很病態。

由於相當偏重人物刻劃,所以情緒張力其實蠻大的,事件則由各個角色透露出來的一小塊拼圖慢慢拼湊出整體事件,所以整本大概都是在看每個人物的心理狀態。也因為看了太多人物的腦袋刻劃,感覺全書色彩好灰暗,只有高橋家小孩與同學透露出一點點光。

另外,書名為什麼叫夜行觀覽車呢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